治白癜风哪里最好教辅用书怎能“叫辅”
前日笔者在布置作业时,突然发现新华书店推销的《数学练习册》中赫然印有16890168这个声讯台的号码,我以为可能看错了,睁大眼睛再看,千真万确没有错。我百思不得其解,教辅用书为何要印上这个声讯台的号码,细一思量,还真为他们的聪明之举叫好,这不是双赢吗?学生有了解题的答案,我有了通话产生的费用,何乐而不印?
聪明之一:利用未成年人的无知,骗取家长腰包的钱。
小学生一般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尤其现在许多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般只管穿衣吃饭,对学习的辅导就力不从心了。儿童对新华书店推销的练习册(绝大多数学校都在使用)认为是与教材一样权威,它所提供的声讯号码能得到答案,会毫不犹豫地拨打,也许他们还不知道这是收取高额费用的。即使知道是收费的声讯台,他们没有控制力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况且电话费是家长买单,粗心的家长也许不会发现自己的话费额外的增加,家长的钱包在暗暗地流失。
聪明之二:回避社会责任,赚取昧心的钱财。
教辅用书,本是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学习的知识,用来查漏补缺的,如果遇到学生自己不能完成的习题,他们完全可以向老师请教,对于练习册一般大多数老师都会耐心地给予讲解辅导,根本就不需要拨打声讯热线,没有开通声讯台前也没有听说学生不会的习题老师不给予讲解的,现在印上声讯热线之后倒发现学生有事没事地打,自己反而不动脑筋了,要不干脆也印个同步的答案直接卖给学生得了,那样有学生市场,你又赚足了银子,岂不是美事?
聪明之三:利欲熏心,权商勾结,具有潜在大市场。
练习册,这样打着与教材最配套的正规教辅用书,与教材是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并且被各级新华书店卖到学校,学生“自愿购买”的,可想而知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以一个乡镇有2000名学生,也就有2000名潜在的市场,一个学生一个月收10元,那么就有2万元左右的潜在消费,一个县有20个乡镇的话,一个月大约有40万元的潜在消费,一年大约是480万元左右的潜在消费,如果有10%的学生拨打声讯热线,那就产生48万元左右的费用,一个市呢?一个省呢?
以前的教辅用书没有这样的声讯热线,现在编印教辅用书的同志们不会不知道自己的书被印上声讯台的热线吧,我想声讯台的人也没有那么牛,敢随便在教辅用书上印上声讯热线的号码,那双方肯定达成了默契,甚至是利益的分账,权钱的交易。
相关的监管部门没有能够认真履行职责,致使监督缺失,造成教辅变成叫学生听辅,这样的怪事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