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哪有什么模式,不过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罢了。
常常有考生问职称君:看两遍教材刷三遍习题够不够?现在开始每天复习四个小时是不是一定能通过?
要说付出多少努力就一定能够考出中级,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最后两个月发了狠一下通过三科的不胜枚举,备考半年遗憾败北的却也不在少数。
不如看看别人为了备考中级,都付出过怎样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许你会发现:自己还能更用力一些,更努力一点。
Youthendswhenegotismdoes;maturitybeginswhenonelivesforothers.
当一个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青春结束了;当一个人为别人而活时,他开始成熟了。
——赫尔曼·黑塞《盖特露德》
胡桃从来不知道一天有这么多碎片时间
学生时代从未实现的时间管理,没想到在备考中级时第一次达成了。
放在工作的前几年,能在下班之前完成工作任务的日子已是寥寥无几,白日上班、夜间学习的日子于自己而言更是难以想象。
秀一秀参考数十篇经验贴后制定的“魔鬼”计划:
再秀一秀备考初期的“魔鬼”作息:
是的,我没有像大神一样五点起床,也没有像学霸一样一天学七个小时,而是煞费苦心在工作之余挤出了一段段碎片时间:不知道努力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考过,所以只得见缝插针、争分夺秒。
自四月初收到教材的第一天起,我就几乎舍弃了追剧、敷面膜、社交的时间:没回过父母家,只看过两场电影,闺蜜回国才出去和朋友聚了一次——小半年来过的都是家、公司、图书馆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吃遍了附近的所有外卖,喝全了网红推荐的所有速溶咖啡。
每天早上准点在阳台上哇啦哇啦背书,上下班路上雷打不动地单速倍速听课,吃饭走路洗漱都在回忆内容。从暮春到夏末,从不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到不磕巴地背完财管公式。
还记得某个周六早上不小心按掉了闹钟,自然醒后抓起书包赶往图书馆的路上,真的有天塌了般的惶恐。现在想想忍不住想笑,但回过头看,强烈的时间观,也是备考路上自己的最大收获。
子怡哭了三场,也侥幸坚持到了考场
备考中级的日子大概是成年后情绪最不稳定的一段时光。
一轮预习学到实务长投那章时,我遇到了备考中的第一次崩溃:教材上每个字都看得懂,但连在一起却大多不明白;硬着头皮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云里雾里;待做完习题对答案发现错了大半时,眼泪一下子滚了下来。
七月日子一天天热起来的时候,从早到晚都泡在空调室里的我不出意外感了冒。起床后特地吃了据说不会犯困的白加黑,开始学习前固定的速溶咖啡也换成了红糖姜茶,可看书时还是控制不住地头昏脑涨。又悔又气的我一下子急红了眼眶,哭着回宿舍裹紧毯子睡了一觉,状态才慢慢好转。
最后一次大哭是八月下旬开始冲刺的时候。开始全真模拟时猛然发现自己学不下去了:经济法细节怎么记都记不住,财管大题怎么做都做不到全对——模拟了几次都是不上不下的六十来分,强烈预感到得再战一年了,眼泪扑簌簌涌了出来。
要说是怎么走过三次情绪低潮的,必须得感谢百试百灵的幻想。一边哭一边幻想考完之后要追的剧、要吃的美食、要撒的野,幻想成绩出来后要发的朋友圈、要写的经验贴,再列一列拿到证书后要投的公司、要申请的福利——也是在一次次幻想中,意识到要付出的努力愈加值得,未来愈加清晰。
黄舟舟辞职备考的那四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