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你的水平,就是你最长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一个人所处的信息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决策能力。
很多富二代为什么很小就可以接手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获取的信息价值要远高于普通员工。
著名产品人梁宁有一次讲到,如果你要评估一下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那么你就画一下企业的信息流,看看什么信息流经过自己,而什么信息流不经过自己,个人也就大致能感受到在组织中的地位和资源了。
信息就是权力,信息也是价值,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掌握信息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决策能力的优劣。
历史上曾有过一场著名的战役,年6月15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军和惠灵顿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滑铁卢展开大战,史称“滑铁卢战役”,当时拿破仑占据极大的优势,反法联军已露败迹,但是后续法军指挥上的疏漏,加上天时不利,战场形势瞬间逆转,法军溃败。
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英国人连忙回到英国将消息告诉老板——罗斯柴尔德。随后,罗斯柴尔德开始大量抛售英国公债,并放出信号说英国败了,引发英国公债大面积抛售,价格一路跌至谷底,待时机成熟,罗斯柴尔德转而全部买入,自此掌控了大英帝国的经济命脉,就凭借这样一条情报,罗斯柴尔德家族借助滑铁卢战役一举腾飞,建立了长盛不衰数百年的金融王朝。
类似一条战争情报或商业情报,改写整个局势的事例不胜枚举。
正如“沃尔森法则”所说:“你能获得多少,往往取决于你知道多少”。能否在双方博弈中稳操胜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价值信息占有多少、占有速度以及加以利用的程度。
信息不对称就是横亘在个人或企业发展之前的一堵厚墙。
虽然说互联网让每个人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互联网中大量信息仍然是浅薄的。
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有价值的信息都被掩藏,谁能有效地利用网上的开源数据解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谁也就能获取最大的财富。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一场全方位信息发现与掌控能力的较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数据公司随势而起,不过也因为数据所涉及的隐私性,滥用爬虫,或者涉足现金贷业务等原因,前不久网安部门联合多个部门,针对大数据行业的乱象展开整治行动,几十家大数据公司被纳入调查名单,且其中几家估值都达到几十亿,可以说整个大数据行业惨遭洗牌。似乎随着互联网金融一起步入了强监管时代,部分高新科技企业甚至开始避谈大数据。
兴衰交替本就是历史常态,就像人们从来不会放弃对于权力的争逐,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脚步也从不停歇。
现今我们常谈的大数据一般是指企业数据和公权机构类数据,但也还有第三类是开源网络数据,具有海量化、碎片化和无规则的特点,大部分数据未经索引,分布在表网、深网和暗网当中,而且数据源大部分都不确定,所以开源网络数据覆盖面更广,价值也更加巨大。最主要的是无需使用违法的技术手段,比如入侵、攻击、拦截、破解、渗透和控制等等。
目前世界上各国,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开源网络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统计,他们的情报资源,有70%都来源于开源网络空间情报。
而且从大量实际案例来看,开源网络空间情报能够解决大部分商业调查方面的难题,基于公开的网络信息资源,从而获取目标对象,比如人物、事件、机构和项目等等精确信息,能够有效运用在不良资产调查、投资风险调查和深度舆情调查等方面。
但也就像人们对互联网信息的利用程度不一样,信息不对称的僵局并未就此打破,开源网络空间情报获取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系统的过程,需要专业情报分析师结合技术和经验才能做到。
信息优势,终究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如果一个人出身普通,没家庭没背景,要想在市场中角逐胜出,那么培养自己的情报意识和思维,提升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便也能转化成自己的一种优势,并从中获取财富。
掌握更多价值的信息,意味着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也意味着掌握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