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黑楼城楼
“
读高中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同桌骑车夜行,然后坐在东门城楼下的河堤上,探讨柳州哪个区的“拐”(小姐姐)最靓。
“你觉得城中区的拐靓咩?”
“城中区的拐还可以,就是太装了,柳北的好,柳钢拐全是北方来的,皮肤又白腿又长!”
“DNGG,你就喜欢腿长的!”
“我像你嘛,喜欢那种住航银路的,全是合山妹”
“哦,核探大院都是合山的啊?”
“那没是!合山水电厂来的!”
“那你的喜欢那个拐又是乃的?没会是鱼峰山脚的吧?”
“关你L事!”
他叼叼杠杠说这句话的时候,望了下头顶被这座不夜城映射泛红的夜空,看似若有所思,又略显做作,因为我知道他昨天表白又被拒绝了。
每次回想起这个画面,除了满腔逐风少年的青春缅怀,总是会引发出一阵对柳州这座城市的思考——柳州啊柳州,你这个连小姐姐都可以按片区划分的神奇地域,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柳州,是一座分散外来人口聚集型城市。
北有柳钢柳化,南有柳铁柳微,柳汽、柳工、十一冶、糖果厂、开关厂、灯泡厂……这些标志性地名有些还有实体存在,有些已经只剩下一个名字。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些地标周围形成了一个个居住聚集区。
每个居住聚集区,都有着它们不同的人文特征,自然每个区域的小姐姐都能排出个先后名次了。
曾经存在的柳州铁路局,管辖运营着湘桂、黔桂、南昆、益湛、焦柳、黎湛等多条铁路干线,跨越两广、贵州、湖南四省,10万职工来自这些干线上的各个地区,居住在围绕柳州铁路局周边各个段、厂务职工宿舍,有着独立的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
因此也诞生了融合湘、桂、黔多种口音的方言——铁路话,不用仔细听,就能感觉到与柳州话的明显不同,更接近与桂林话、贵州话。有着独立的行政部门与语言,柳州铁路局对于柳州,可以说是梵蒂冈对于罗马了。
如果说柳州柳铁人是可以听出来的,那么柳州柳钢人是可以用眼睛分辨出来的。
柳钢的小姐姐,每一个都如坐落在柳钢旁的“钢花宾馆”其名,肤白窄脸、高鼻梁、身板纤长,走出柳钢,就是那朵柳钢之花。
小哥哥也是身高体长,精练健硕。
年,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会议期间,亲自审定了柳钢的建设规划,2万外省钢铁冶炼人才、专家进入柳州,其中不乏来自湖北武汉武钢、辽宁大连鞍钢等较早建成的中国钢铁厂,他们不仅建设了柳钢,也建成了距当时市区10公里远独立的柳钢生活区。
如尹立山夫妻就在他俩结婚当天,不远千里从辽宁省大连市赶到柳州支援。
“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广西边疆建设,年9月4日领证后我和妻子就坐着火车南下了。”83岁的尹立山清楚地记得前往柳州的日子,“当时婚礼都没有,三天四夜到柳州,在柳钢当起了焊工”。※1
因此第二代柳钢人,继承了他们的体貌特质,美若刘亦菲,帅如林更新。
以柳铁、柳钢作为代表,柳州其他因设厂设局而建成的居住区都有各自不同特点。而城中区,则是手工生意、挑担经商、三轮运输等外来经营者为代表的留居地,有浙江的、有江苏的、有江西的、有广东的、有湖南的,其中以湖南、广东的居多。在机关单位担任公职的,则大部分是因退伍转业分配,多半来自山东、河南、河北。
如今,随便抽一个老柳州的户口本查看原籍,就算他柳州话讲的再标准,开口再丢娘骂掰,也肯定脱不开以上地区。
柳州,是一个粤味的城市。
一条水路汇珠江,老柳从此喝早茶。
在那个陆运交通没那么发达的年代里,很多老柳去广东做生意、找商机都是坐船下去的,顺水而下,途经梧州、广州、甚至可以直接到达香港。也有很多广东人溯流而上,带着如牛仔裤、牛仔衣、喇叭裤等好销又新奇事物来柳州“戳饼”,其中就包括了早茶。
早茶作为广州三百年来的核心美食,代表了品种丰富、风味独特的正宗广式点心与小吃,如香芋蒸排骨、虾饺烧麦、叉烧肠粉、咸水角、炒牛河、双皮奶等,而这些小吃,在柳州吃到的竟与在广州吃到的并无明显差别,比较火的几家经营早茶的酒楼,永远都是停转长满,叹茶客云集,也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可见粤式早茶植根柳州之深,备受柳州人喜欢,并原封不动的被保存与流传下来。
除了早茶,在柳州更走俏的粤式美食莫过于白切鸡与烧鹅。
中午肚饿叉鸡饭,晚上回家烧鹅饭,很多老柳都为之记忆深刻的港式明炉,差点就将柳州的米粉拉落马下,成为柳州的便餐一哥,且白切鸡的做法简单易学,觉得买的贵了,就自学成才,如今有老柳的家庭里,没有谁不会做白切鸡的,逢年过节,要客登门,也少不了白切鸡招待。
粤味既从口入,既从口出。
柳州话里也不少词是粤语泊来,“啊砸”(形容拽)、“愣愣沉沉”(形容做事不利索)、“横帮郎”(全部)等都可以在粤语里找到,就连骂人,柳州人想含蓄点都会借用粤语“丢你螺母”的丢,让被骂的人的听起来舒服一些。
如今柳州和粤味的不解情缘还在延续,河东发展成为柳州新中心,城市发展入住率提升,也离不开老粤恒大、碧桂园高价拿地大力造城的支持,总部在深圳的华润也且算上一个。
老粤造的万象城里,据说有当下柳州最新最火的早茶,好有缘,请的是老粤厨师,味道不错可以试试。
柳州,又是一个湘味城市。
湘桂柳,一条线,听说柳州人到湖南永州、衡阳讲柳州话都还是可以听懂的。
如果说,粤味负责了柳州人闲雅的岭南生活,湘味则负责了柳州人生活中务实而辛辣的一面。
网上有个段子说,不要在柳州盯着小姐姐看,如果在外地,别的小姐姐会以为你喜欢她,在柳州她只会回你:“你看点死马卵?有意见是咩?!”
遇到这样的美女,一定是晚饭菜里蒜苗辣椒放多了。
十个老柳州人下厨做饭,最拿手的一定是湘菜,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大半辈子的菜是湘菜:干椒切圈,拍蒜成瓣,大火爆油,先炒肉待干香味四溢加入蔬菜配菜,最后起锅前再起抓一把蒜苗放入翻炒,入盘青红相间,辛香浓郁,这就是湘菜的典型做法。
湘菜是如何占领柳州人厨房的,没有人知道,但是一碟这样的家常炒肉,供一家人下两三饭不是问题,在生活物资贫乏的过去,这已经是最大的务实了。
所以,柳州小姐姐也很务实,要撩就撩,不要一直看,鬼知道你看点什么。
湘味盛行也是因为有大量湖南人选择来柳创业,其中最有名如湖南籍柳州人李华宾,合纵文化董事长、胡桃里音乐酒馆、苏荷酒吧、纯K创始人。
经历梦之岛撤场,再变身成为柳州网红打卡场所“柳州乌托邦·音乐城”的阳光城市广场26栋,就是李华宾执掌的合纵文化打造,凭借商业物业的二次包装,创造主题的手法,引入时尚业态,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消费,狠狠打了笃定阳光商业做不起来的人一巴掌。
没有垃圾商业,只有垃圾招商,变废为宝,务实的柳州人做起来分外轻松。
如果说每个省都有一个代表城市,柳州或许就是那个最不能代表省份的城市。
柳州之于广西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因为柳州的历史,因为柳州的过往,注定了这块柳州地,只是柳州人心头上的一块精神飞地。
要是今天还有人问我“柳州哪凯的拐最靓。”
我会回答他:“只要是柳州拐,都靓,靓完克!”
※1摘自:中国新闻网《老工人见证柳钢60年一片荒原变身十里钢城》
(本篇完)